为什么太要强的人,反而混得没那么好?
今天文章的观点非常直接,做人一定不能太要强,否则就会吃大亏。
什么叫太要强?
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,为了达到目的,伤敌一千不惜自损八百的行为,就是太要强。
打个比方,要强,是你跳一跳就能够到目标,一切可控。太过要强,是恨不得在自己腿上绑个火箭飞起来去触达目标,过犹不及。
虽然职场向来崇尚强者思维,但太过要强会起到反效果。
因为太要强的人,对自己和他人的容忍度都很低。
面对失败,正常人的态度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但过分要强的人,会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羞辱。
而这,是一种很严重的精神内耗。
先拿自己开刀,我就是这样的典型。
读书时候我的成绩还算不错,很长一段时间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。然而,第一名在给我带来荣誉的同时,也会带来无尽的压力,那就是:
如何一直保持第一名。
偶尔考一次第一名容易,但是次次都考第一名,这个难度就非常大了。可我那时候又是个非常要强的性格,哪怕偶尔考了第二名,都会觉得自己非常失败。
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都让自己处于一个极度高压的环境下。恨不得每一场考试,每一道题目都做到尽善尽美,不容有失。一旦出现哪怕很小的失误,都会懊恼半天,茶饭不香。
这是所有要强者的通病,对自己失败的容忍度非常低,极度追求完美。
后来上了大学,这个毛病丝毫没改。而且不光是不能容忍自己失败,也不能容忍别人失败。
就说一件事。
记得那时候宿舍的室友都喜欢打Dota,类似现在的王者荣耀。众所周知这是个团队竞技游戏,但我却把它打成了个人秀。
我总是自诩技术了得,凭借精准的操作常常玩弄对手于股掌之间,但我们打团总是输。
究其原因,是我太想秀了,觉得全场自己最屌,其他人都是菜鸡。但前面说过,这是个团队游戏,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抗不过对方5个人。
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的道理,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。
每次打团都是我一个人杀穿对面3个人,但回头一看我的队友全部死光。我太想展现自己的实力,完全不管队友的站位和技能使用情况,于是充当了团灭发动机。
而最后的局面,往往是我一个人打到弹尽粮绝,对方剩下的2个人把我轻松摁死。
这就好像一个绝世高手打到最后没力气了,然后被两个街头小混混乱棍打死。这感觉,嗯,很屈辱。
后来沉下心复盘的时候,我才惊觉这完全是自己的锅。
过分要强的性格使我太想赢得胜利,但这个胜利更多的是我个人的胜利,我只想自己杀爽了,完全不管团队大局。
而过于追求胜利,就会对过程中的任何失败都零容忍。
因为一旦发现队友没有跟上自己的节奏我就会发脾气,斥责队友不给力,认为是他人的弱小,拖累了自己唾手可得的胜利。
可实际上,这是一种自私的胜利。并且我为了获得这种自私的胜利,还拉上了别人一起为我买单。
我杀爽了,跟队友其实没有关系。反而他们为了帮我杀爽,付出了很多,最后我还怪人家不好。
这很不公平,而且会极大破坏团队的和谐。
类似的情形,在体育竞技中也经常出现。
当一个球队里有一个明星过于耀眼,那么团队的其他人就会不自觉全部听从他的指令。即使他脾气暴躁,对队友严加苛责,也会因为他是团队之星而无限容忍。
可无一例外的,这样的球队最后都会走向没落。因为只要是团队竞技,就不允许过分的个人英雄主义存在。
因为终有一天,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会和团队利益产生巨大冲突。
除非你强到天上去,像惊奇队长一样一个人就能抗掉灭霸。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人,而且漫威也没有这么拍,反而是让钢铁侠舍生取义,成全了大家。
这才是现实。
不光是游戏和体育,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一样,尤其是企业里,职场上。
要强可以,但不能太过要强,否则就会招来非议的种子,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。
即使现在隐忍不发,未来也会有一天集中爆发,酿成大祸。
所以聪明的强者都知道收放自如,而不是一意孤行。什么时候要展现自己的实力,给大家带来信心,什么时候又要懂得退居幕后,让其他人发光,这是一门学问。
不然,就会变成孤家寡人。
另外,太要强的人,容易不给人留余地。
什么叫不留余地?
就是各方面都要碾压对方,以此体现自己的全面强大。哪怕只有一个小地方不如对方,心里就受不了,一定要扳回来。
这种思维如果放在商业环境中,会非常碍事。
因为商业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,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所以我们往往会看重结果,而忽略过程中的得失。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,哪怕中间吃亏了也不必太在意。
但太要强的人,连过程都要赢回来,坚信winner takes all. 自己吃肉了,一点汤都不会留给对手。
举个例子。
我曾经有一个同事M,工作能力特别强,带团队也很厉害,是典型的职场精英人设。
在他看来,一件事如果有100分,那做到90分都觉得失败,一定要拿到满分才满意。有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,甚至不惜得罪周围人,丝毫不留余地。
印象很深的一次,是我和M打配合,一起做一个大客户的项目竞标。
这个项目比较特殊,它是一个项目大包里面包含若干个项目小包。
简单说,就是总价2000万的项目,分成了一个1000万的大项目,一个400万的中型项目,和若干个100-200万的小项目。
站在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讲,在评估了内部现有资源之后,大老板决定全力争取1000万的大项目,放弃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。
但M不同意,他认为作为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,理应把2000万的项目全部拿到手。
他认为,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竞标,更是面子之争。
然而现实情况是,想要拿到2000万的全部标的,公司要投入很多额外资源。在内部,需要从其他项目组抽调人手,这样势必会影响别的项目的正常进行。
而从外部来说,客户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。
因为负责评估整个项目的人,除了有和我们公司关系比较好的人之外,还有客户方别的部门的人,这些人的话语权同样不小。
这些人我们这边并没有联系渠道,想要打通这些层的关系,又需要额外的投入,且成功率非常不确定。
况且,人家也有自己关系好的供应商,怎么可能让我们一家独大。
所以这件事的本质,是客户拿出2000万的标的出来大家一起分蛋糕。谁分得多谁分得少,背后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,各个山头都在暗自摩拳擦掌,我方并没有胜算能一口气全吞下来。
可M并没有想得这么深,只是单纯地认为,既然要赢,就要赢下所有。
这个想法本身没错,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。
现实情况里,我们需要对事情背后的各种驱动因素里外拆分,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也不能让成本超出预估,否则得不偿失。
单纯地觉得为了面子去争个输赢,哪怕是赢了单场战役,却会输掉整场战争。
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确实如此。
M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同意了大老板的决策,全力以赴争取到了1000万的大标的,其余的项目分给了别的竞争对手公司。
而这,才是最好的结果。
因为这么做,首先给同事留了余地。你避免了过分耽误大家其他项目的正常运转,日后工作上再有什么需要配合,也好说话;
其次,这么做给竞争对手留了余地。你吃到肉了,也要给别人喝汤,不能赶尽杀绝。做人留一线,日后才好相见;
接着,这么做给客户留了余地。因为你懂得利益分配的规则,没有一家独大的野心,让客户那边在内部也好做人;
最后,这么做给老板留了余地。因为你并没有强硬坚持自己的观点,既保存了老板的威信和面子,也间接证明自己并不是桀骜不驯难以管理的人。
所以你看,懂得给别人留余地,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余地。
最后,太要强的人,容易形成路径依赖。
过去的累累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,这是好事。但随着胜利的次数多了,就容易靠经验主义办事,人也变得固执,认为自己的想法永远都是对的。
别人再去给他提个意见,讲个建议,说个质疑,他首先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,而不会去思考这其中有没有道理。
“我自己面子上挂不住,你又算哪根葱?”
这种想法,是很坏事的。
一个人一旦变成这样,就会拒绝学习新知识,新方法,开始形成路径依赖,思维也变得僵化,要强最后变成逞强。
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王,到了晚年功成名就的时候,都容易犯这个毛病。
他们年轻的时候大杀四方,建立威名,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可随着年龄的增长,时局的变化,过去获得胜利的方法很可能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局势。以前是打仗,靠的是勇猛无双,现在是守成,要靠经营和智慧。
所以你看很多聪明的君王,打仗时和建朝后旗下的能人将士,并不是同一批人。
我们称其是智慧贤明的明君,其实是他们懂得,应对的局势不同,所需要的性格,能力,思维,做事方法都不尽相同。
而不愿变通的君王,完全是反过来的,他们依然固守老一套思维,油盐不进。
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,比如刚愎自用,变得多疑,听信谗言,屏蔽良言,滥杀无辜,众叛亲离。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,不是被灭国,就是被灭朝。
这个道理放在现代商业社会,也是一样。
为什么现在很多成功的连续创业者,都很注重归零心态?
雷军宣布造车的时候说再造一个小米,段永平创立OPPO的时候说要秉持平常心。
这真的不止是说说而已。
因为他们深刻明白,横跨一个领域重新创业,过去的很多经验就不适用了。即使之前再牛逼,也要卸下光环,像学生一样重新伏案学习,躬身入局。
如果秉持着过去一贯的强势心态,坚持用以前的经验做事,碰钉子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反而甩锅给周围,最后一定一败涂地。
就像刘慈欣在《三体》里写的:
“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”
真正的强者,在擅长的地方要强,在不擅长的地方,要懂得示弱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。
最后简单总结一下,要强是好事,但太过要强反而会坏事。
因为太要强,会对自己和他人的容忍度都很低,破坏团队合作的氛围。
太要强,容易不给人留余地,只看中眼前的小利而丢掉更大的利益。
太要强,会形成路径依赖,思维变得僵化,最终和时局的发展脱节。
希望这些弊端,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。请记住,适度要强,保持谦卑。
共勉 =)